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对房地产慢熊行情 当收紧货币

http://ks.leju.com/  2012年03月01日07:56  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央行强调对首套房优惠,以及地方政府出台各类楼市微调措施,导致近日一线城市的楼市大幅度回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成交量开始迅速放大。很多人又发出“楼市调控终结”的论断。

    坦率说,按照目前调控的方式和强度,一定是“慢熊行情”,即房价不会一下子“打死”,而是顽强地在每一个小波段上来来回回,最终呈现一种缓慢下跌。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是2008-2009年的“大救市”,大救市使房地产从冰至火,房地产商积累了大量资金,使得他们对付现在的调控有顽抗的实力。同时也给购房者一个深刻的心理阴影:“不惜用恶性通胀来拯救房地产”,所以,任何形式的微调都会给一些购房者严重的心理暗示,他们会急不可待抢着购房,以为历史将重演。这反而导致监管层一方面针对经济放缓不得不做出微调的同时,一方面又要继续板着脸,将地方政府的微调一一遏制。

    那么,现在的楼市成交量反弹是不是全面而持续的?我们不这样看。当然,这种否定似乎也有历史阴影,比如2009年楼市的成交量转暖,很多人都众口一词地称之为“小阳春”,主要是因为假按揭导致的,最终,小阳春变成了暴涨80%的超级行情。

    我们的理由是,跟2009年的小阳春行情不一样,小阳春有着力量极大的投资投机需求,富人购房者可以创造新的纪录,因为他们有实力,而现在的反弹,则大部分是首套房业主的急不可待。就首套房业主的整体实力,没有能力回转房地产走势,他们不过是某个波段的套牢者而已。

    “慢熊行情”最大的蒸发者不是交易量而是时间。房地产商要顽强等待,等待风向转变;购买者要积累资金,来匹配还是处于高位回落不多的房价;地方政府失去土地出让金的丰裕,还是给出较高的土地底价,等待土地市场的振兴。为避免所谓“大起大落行情”,中国开出的药方是平稳。整个中国变成了沉默的等待行情。

    真正调控的做法是严厉收缩货币,而不是微调放松,尽快让通胀回落到1%的水平。我们既然知道通胀是世界性长期趋势,那就不要被欧债一些小插曲误导。任何强度的收缩货币、控制通胀都是应当的。中国的危险不在于经济紧缩,而是以目前这种结构扩张。

    强烈收缩经济会导致财政大规模吃紧,这恰恰是改革重启的时机,因为我们1978年改革是财政枯竭、1994年改革是国企全面亏损、1998年则是银行系统技术性破产,只有表面看起来不利的状态下才可能带来真正的自由而公正的改革。(摘编自2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社论)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