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些地方楼市政策微调 中央调控底线不可试探

http://ks.leju.com/  2012年02月27日08:21  新华网

  补贴首次置业者、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调整普通住房价格标准、让首套房贷利率回归基点……近期,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楼市政策“微调”增多,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叫停”的也时有出现,引起公众热议。

  如何看待近期楼市调控的局部“小动作”?如何在调控中避免误伤“刚性需求”?“新华视点”记者追踪调查

  居住证满三年可买二套房沪旧政新解变相松绑限购

  本周,对于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享受上海本地户籍居民同等购房资质的传言,上海市房管局予以正面回应,强调这一操作办法从限购政策开始实施时就已经执行,上海楼市限购政策没有调整变化并将继续严格实行。

  上海调整普通住房价格标准继续执行住房限售政策  记者16日从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获悉,上海日前已调整普通住房的价格标准。根据新标准,普通住房的实际成交价格为: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44倍以下,坐落于内环线以内的低于330万元/套,内环线与外环线之间的低于200万元/套,外环线以外的低于160万元/套。

  中山市16日对“松绑限价令”作出回应:此前上调新建住房售价上限的举动仅为部门试行措施。

  今年春节以来,中山市“低调”将新建住房的销售价格上限从去年11月份设定的每平方米5800元上调至6590元。此举引发了外界对于地方政府能否严格执行中央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疑问。

  芜湖楼市新政被叫停:莫为一时之利贻误发展大计

  执行仅3天,12日,安徽芜湖的楼市新政就在一片争议声中叫停。这次来去匆匆的新政,与此前佛山、成都等地的“松绑”政策一样,再次给出一个明确信号:房地产调控还在进行中,不允许有任何松动。

  1 宏观调控不放松

  从整体环境上来看,货币政策的宽松对于全行业信心的恢复都极为有利,对大家的观望情绪也会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不会出台房产税,因为还有很多准备工作没有做足。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严厉的调控政策应该是到了一个顶点,不会再出现进一步严厉的政策。

  2 政策微调未定型

  存款准备金率24日将再次下调,意味着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向宽松转型,并且未来还将有可能进一步下调。实际上,政策不一定要放松,只要“不会更坏”的消息一经确定,对于大家就是最大的利好。

  地方“微调”不改楼市调控基调

  近期,一些地方对楼市政策所进行的“微调”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加之此前部分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从之前的“上浮”5%至10%改为回归“基准利率”,这些举措引发了楼市调控政策可能松动的议论。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促房价合理回归这一楼市调控基调并未改变,鼓励自住性需求原本就是楼市调控的应有之义,体现“有保有压”的政策初衷,与调控的精神和方向并不违背。

  限购令“旧政新解”的醉翁之意

  “旧政新解”的醉翁之意在哪里?上海中原研究咨询总监宋会雍认为,地方政府此举意在挖掘更多楼市需求,“目前,上海市共有人口2300万,其中900万是非上海户籍家庭,该部分家庭的购房需求并不小”。换言之,“旧政新解”几可看做是定向的、局部的放松限购政策。

  上海的“旧政新解”其实也只是一个低调的调控博弈模本。

  温家宝说,房地产调控目标有两个:一是促使房价合理回归不动摇,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的需求从长期讲是刚性的。当然,将来住房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人人都拥有自己的房,但人人都要有住处。可以买房,也可以租房,但租房的价格也要合理。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建设两者不可偏废。从长期看,保障房应该以公租为主,主要解决低收入群体的需求。房地产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益,但是,为了促进公平和稳定,政府调控也不能松。

  限购频遭变通多地楼市变相“松绑”暗流涌动

  业内人士认为,多地放松首套房贷以及变相放宽外地人购房条件有深层原因。2011年以来楼市与土地市场低迷,给地方政府偿债带来很大压力,不少执行限购政策的城市存在“松绑”冲动。受制于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存在弱化执行限购政策的利益驱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实可能会面临更多困难。

  救市,别拿“刚需”说事

  面对楼市调控的“严冬”,一些地方“春心”萌动。26日有媒体报道,上海楼市调控政策近日出现微调,外地户籍居民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以享受本地户籍居民同等购房资质,即可以购买第二套房。对此,上海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这一操作办法从限购政策开始实施时就已经执行,上海楼市限购政策没有调整变化并将继续严格实行。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华网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