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价松动痛还是快乐 价格倒挂背后有何玄机

http://ks.leju.com/  2011年11月11日10:14  光明日报

  11月8日,立冬时节。

  “我们的生意现在跟这个冬天一样冷。”北京21世纪不动产远洋一方店副经理朱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几个月,成交量少得可怜。”

  其实,据了解,现在北京五环外的部分楼盘价格降幅明显,而四环内的价格并没有太大变化,想买房的人很多还在观望。朱岩坦言:“这一轮降价与2008年不一样,这次主要是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在起作用。”在许多开发商和地产中介看来,今年的“金九银十”变成了“铁九铜十”。而另一方面,许多工薪族仍感到,目前的房价距离他们的心理价位还有不小的差距。

  近郊的房价下跌是否预示着新一轮的降价潮将拉开大幕?因价格因素引发的“退房潮”已频频出现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对此,应如何看?“住有所居”的梦想是否真的近了?

  1、退房热潮:房价“拐点”到了吗

  11月8日,记者来到北京通州京贸国际城(楼盘资料 业主论坛) 。

  这里的销售大厅略显冷清,接待记者的工作人员高鹏指着面前的沙盘介绍说,这里近期开盘的三期楼盘均价在每平方米14600元。而沙盘旁的“4号楼销控”板上,则清楚地标明,去年11月这里开盘的二期均价则为每平方米26000元。

  “前不久,曾有近百名购房者来到这里的售楼处,要求退房,并与工作人员发生纠纷。”附近链家地产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原因当然是房价的下降。”

  退房现象不只在北京。

  当记者拨通深圳程先生的电话时,他的情绪有些激动——“不到一年,50多万元没了!我们坚决要求退房!”去年9月份,程先生购入深圳关外某社区三期的一套房产,“那时就是眼睁睁看着深圳房价不断往上涨,而自己又需要有套房子住,所以最后还是一咬牙买了。”

  房子拿到手没多久,深圳新房市场的政策调整便拉开了序幕。程先生说,引发业主维权的导火索,是自今年2月开始的“半夜售房”。

  “我们曾白天打电话去售楼处查询,得到的答复是,既没有打折也没有特价房。”程先生说,“而营销商却暗地里半夜带人看房。”随着“半夜售房”的日渐公开,降价开始浮出水面,房子的售价从开盘时的每平方米13000元直线下降至每平方米8800元。

  记者了解到,上海有的楼盘甚至打了对折,一些购买期房的业主大呼不公,有的业主自称不到一年,损失高达60万元。在南京,不少老业主的退房要求没有得到开发商的正面回应,纷纷抗议开发商的“欺诈”行为。

  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国八条”、“限购”、“限贷”等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出台,部分地区房价回落。已签订合同的购房者心理上不能接受下跌而希望获得弥补;而一些已交纳定金的购房者担心房价进一步下跌,宁愿损失定金而退房。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深圳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银根’收紧,给房企生存带来很大压力。即使是大型房企,现在向银行贷款都很难,更别说我们小企业了!如果不采取措施迅速消化存量,资金就收不回来了。”

  “大型房企现金流充裕,中小房企尽管只占到20%的比例,却更容易出现资金问题。”北京大学宏观经济中心教授黄益平表示,“从目前来看,‘银根’收紧及限购政策还会一直持续下去,预计明年房价还要下降10%到20%。”

  2、房价松动:“观望”为啥难行动

  11月2日,数据显示,10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8856元,与9月相比下降0.23%,其中北京、上海、杭州等十大城市的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5720元,跌至今年3月来最低。

  在邻近北京东五环的远洋一方小区,记者遇到刚下班的业主陈先生。他说:“2009年,他以13000元的均价买了90平米的房子,去年下半年,这里开盘的二期房价曾经达到每平米25000元,如今,这里房子的均价又跌至每平米18000元左右,短短三年间,价格的波动还是很明显的。”

  “近郊房价的下跌是合理的回落,前两年涨得太离谱,现在是回归合理的价位。而从五环内的房价看,并没有明显下降。”朱岩透露。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南三环附近新开发的方恒偶寓精装修住宅楼盘,售楼人员介绍说,自开盘至今均价一直维持在每平方米28000元。每天都有不少人来看房,但是成交量并不大,看房的还是以观望者居多。

  同在该楼盘售楼处看房的张女士对记者说,她的女儿到了适婚年龄,需要房子。“男方和我们竭尽全力,也就筹了100万元房款。按现在的房价,每月的贷款就要占去孩子工资的40%,负担太重。”她无奈地说,“房地产商搞优惠、降价,也就是每平米少一两百块,只能再等等了。”

  与房价松动相伴的是持续低迷的成交量。

  《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每周交易数据情报》显示,进入10月,全国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在监测的35个城市中,28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8个城市成交量跌幅超过50%,其中长沙同比跌幅最大,达76.43%,深圳成交量跌幅达65.03%,广州、成都和上海同比降幅亦超过50%。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在楼市调控不放松的情况下,房价仍将继续下行,预计将会有更多的开发商加入到降价潮中,房价下行趋势也将逐步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蔓延,从而导致全国层面的“降价潮”。

  3、价格倒挂:背后有何“玄机”

  在北京通州区远洋一方小区门口,链家地产置业顾问刘延辉在公司的房源牌前踱来踱去。与过去不同的是,小刘房源牌上的信息不再以二手房买卖为主,而更多的是租赁信息。“限购令下,买房子的人越来越少。”他说。

  记者注意到,刘延辉面前的房源牌上,远洋一方一期某110平方米的三居室总价标为209万,均价每平方米19000元。

  令人不解的是,当记者来到远洋一方售楼处,置业顾问李英豪说:“近期新开盘的三期楼盘均价在17000元。”显然,较一期,二手房价格每平方米低了2000元。

  “如今,二手房的价格比新房还贵。”朱岩说,“9月份,我们附近几家中介代理的远洋一方房源一共才成交了6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半。”朱岩说,由于一二手房的定价主体——开发商和业主,对目前市场的反应大相径庭,前者急于回笼资金,而后者全无资金压力,才造成了这种“倒挂”局面。

  据了解,2008年就在全国房价明显回落前,也出现了奇怪的“新房”不如“二手房”的价格“倒挂”。

  “两次‘倒挂’大不一样!”在中介行业工作了十余年的朱岩肯定地说,“现在‘限购’、‘限贷’对这个行业影响很大。另外,物价跟当时比高了很多。连蔬菜、猪肉价格都一直在涨,而我们因为没有多少成交量,很多职员没有提成,只能靠每月一千多元的底薪维持生活,难啊!”

  千氏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店经理谭方燕给记者讲述了她的亲历——

  去年11月,她参加了通州京贸国际城新房预售摇号。“当时的房价在每平方米23000元左右,很多人排着长队买那里的房子,我没有摇上号,当时很失落。没想到后来那里的房价跌到了1万多元。前不久,我在四周找了不错的小区,以均价18000元的价格买了二手房,这样的价格还是比周边新房15000元左右的均价要高不少。”

  据了解,在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处于艰难的市况下,开发商拿地亦趋谨慎。有迹象表明,房价下降的影响或已传导至土地市场,价格“倒挂”或许也是楼市回调的一个重要“信号”。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130个城市住宅类土地成交楼面均价同比下跌11%。地价的下跌,意味着房地产开发成本的降低,这或为房价进一步下降腾出空间。相关房地产网站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南京三地今年前9个月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分别同比下降7.35%、21.33%、35.32%。

  4、宏观调控:怎样顶住压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21日在广西南宁考察时强调,各级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10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11月6日,温家宝总理再次表示,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调节后的房价将使民众能够接受,也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温家宝总理强调:“对于房地产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决不可有丝毫动摇。我们的目标是促使房价回归到合理价格。”

  陈国强表示,这对于近期泛滥的各种杂音无异于当头棒喝,限购限贷等政策并不会退出,必将加速房价的下降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表态决不意味着调控整体放松。然而地方是否严格执行却要打个问号。前有佛山“放宽限购”朝令夕改,后有南京明确个人住房公积金最高可贷款额度由20万元恢复至30万元,对公积金二次贷款予以一定松绑,这些都加深了外界对于楼市调控走向的猜想。

  陈晟说,现在只能说调控整体方向不会变。一是要去杠杆化,避免投资过度,二是要保护首套房需求以及刚需,增加居民可支付性住房的选择。

  据了解,由于楼市量跌价松,全国土地市场也逐步趋冷,卖地难导致一些地方在调控上犹豫不决。陈国强指出,其实10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有一个亮点,即强调要增加商品住房用地,促进房价合理调整,以往很少单独提到这一点,这更加体现出调控的针对性,即对一些地方捂地等行为予以警示。

  有专家提醒,目前宏观调控已进入关键阶段,此时松动将使多年调控成果毁于一旦,渐入理性的楼市也将故态复萌,广大购房者又将继续饱受高房价之苦。楼市宏观调控需要顶住压力,坚定推进。

  昨日重要新闻:

  11月10日成交播报:成交35 套 暴跌近九成
    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 数创26个月新低
    国土部:三季度住宅地价负 增长城市扩大一倍
    全国楼市潜在库存约100亿平 米 将促房价下调
    房价回调百态丛生 购房者4 种心态开始蔓延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

  • 2011-11-11 10:14